-本文在2016年1月8日原載於 —http://whiskymag.jp/krz_01/,原作者是Stefan Van Eycken ステファン・ヴァン・エイケン ,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及Whisky Magazine,本人因為對日文翻譯的興趣,嘗試翻譯。
註:翻譯至一半時發現Stefan Van Eycken著作Whisky Rising的中文版《日本威士忌全書》已包含本文。
2015年8月,在香港拍賣會上約1400萬日元成交的日本威士忌,同時,這個製造出所有人都享往的味道的威士忌蒸餾所,正在迎接它最後的一幕。 獨家專訪内堀修省,一位見證了輕井澤蒸餾所50年的蒸餾師。
日本威士忌的歷史又關閉了另一幕。幾個星期後,相信輕井澤蒸餾所將會消失得無影無踪。 早前在2015年11月19日至23日,所有可以重用的釀酒設備均已運送離開。 今個月拆遷商將會摧毀這些建築物,為蒸餾所劃上句號。
在設備搬走前一星期,我去了輕井澤蒸餾所參觀。導賞員比任何一個人都更了解這個酒廠,他從黃金時代60–70年代開始,經歷過酒廠衰落和關閉,窮一生精力釀造威士忌。這個人正是最後一位蒸餾師 — 内堀先生。
內堀先生因為一次巧合,開始在威士忌行業工作,但事實上,他並不喜歡飲酒。
「我從小學四年級開始食煙……但我完全沒有喝酒。父親經常飲酒,不過我比較像媽媽,而且酒精味道跟我的身體不合。」
高中畢業後,内堀想在油站工作,所以獲得了處理危險品的資格。可是受到高中師兄的建議影響,也考慮過去輕井澤蒸餾所工作。輕井澤蒸餾所當時是由大黑葡萄酒經營,人工不錯,但進入酒廠工作的門檻很高。當年平均每7至8個人爭一份工作,競爭激烈,但內堀卻順利通過選拔,加入蒸餾所。
內堀於1960年4月開始工作,當時大約有50名員工,分三更交替工作,非常繁忙。7人負責不斷為鍋爐提供燃料(當時使用煤炭)、8人負責發泡及發酵的準備工作、8人負責蒸餾過程。另外有6人負責酒桶,8人管理倉庫,10人負責測試和一般事務,以及幾個管理職位。
在多年的職業生涯中,除了製造酒桶之外,內堀做過酒廠內所有的工作。他是一個合資格的鍋爐工程師,無論是發泡、蒸餾、檢定酒桶、裝瓶,甚至到酒稅管理,所有必須的工作,他也曾經負責過。
雖然輕井澤蒸餾所內的設備會搬走,但是在這裏經歷過的挑戰、工作上有趣悲傷的一點一滴,都會永遠留在心裏。
遺留在蒸餾所、充滿著記憶的設備
充滿傳奇的蒸餾廠將於1月中拆卸。如果威士忌早點成為大眾熱潮的話……
麥芽研磨機 (Malt Mill) 是在輕井澤蒸餾所拆卸前最昂貴的設備之一。在1989年從英國引入Porteus的四滾軸研磨機。研磨麥芽對於磨碎發泡步驟有很大的影響,是非常重要的設備。隨著引入研磨機,輕井澤的威士忌質量進一步提高。根據內堀先生的估計,研磨機今天仍然值2000萬日元。然而,在2015年初的拍賣會上,營運靜岡蒸餾廠的Gaia Flow僅以四分之一的價錢投得,相當便宜。
輕井澤蒸餾所還有其他獨特的設施,其中之一是大型發泡桶。容量達1,200升,但每次最多只會用到1,000升。
不幸的是,五個木製發酵桶已經荒廢接近十年,無法重新使用。五個發酵桶都是在蘇格蘭訂製,利用花旗松木製成的,於1992年從橫濱港入口,運送至蒸餾所。在使用花旗松發酵桶之前,是用搪瓷製的,再之前是用鋼製的,至最初期更加是用混凝土製的發酵桶。酵母是威士忌酵母和啤酒酵母混合使用,發酵時間約需3至5天;酵母當中亦有使用美露香 (Mercian) 獨家的酵母菌種。
現在蒸餾所裏的四個蒸餾器當中,只有一個二次蒸餾器還在使用,是蒸餾所最新(1975年購入)的蒸餾器。而在戶外展示的第1號蒸餾器是從蘇格蘭訂購,其後以第1號為基礎,三宅製作所再製作了兩個蒸餾器。之後在蘇格蘭另外再訂造了兩個一次和二次蒸餾器。自此之後,第一代的二次蒸餾器就放在室外作紀念碑。
在蒸餾所的全盛時期,四個蒸餾器全年無休運行工作。在九十年代後半,只有三個蒸餾器運行,而且一年當中只是需要運行幾個月。而內堀開始工作時,已經全面使用蒸汽加熱蒸餾。
每個蒸餾器都備有螺旋多管式冷凝器,流入冷凝器的水量最重要,水質是其次,因此沒有像發酵時水質的憂慮。 內堀先生分享了一個關於冷卻水的趣事。 1977年,御代田北小学校在距離蒸餾所200米建立了一座新校舍。
「每次新小學泳池換水時,我留意到蒸餾所的冷卻水水溫上升了約3度。經過調查之後發現舖水管時出現錯誤,通過蒸餾所的小沼水道管道,搭通了學校和泳池使用的佐久水道水管。因此我去了村公所交涉,要求小學夜晚才換泳池水。」
—下集待續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