旅程的第四天,早上起床吃過早餐之後,我又穿過隧過和天橋,到達江の島,這天要到山上去看江島神社啦!
行過弁天橋通往江之島,一直向上行,很快便進入了江島神社的參道,在樓梯向上看,便看見一個很大的紅色鳥居和瑞心門。
要到山上參拜江島神社,你可以行樓梯,或者俾錢乘搭電梯上山,如果沒有記錯,前後一共有三條上山的電梯。我買了一日的Day Pass,可以無限次使用上山的電梯和進入山上的江の島展望灯台,非常方便,又可以保留體力(實情是我不想行樓梯上山 XD)。
江島神社分開了三個神宮:邊津宮、中津宮和奧津宮,是供奉宗像三女神的,這裏亦是日本三大祭祀弁財天地點之一。上了第一條電梯後,便到達邊津宮,邊津宮是由鎌倉幕府第三代將軍源實朝在1206年創建的,歷史在三個神宮中最淺。
邊津宮有一個巨大的彫刻實錢箱,聽說入錢落去會發出特別的聲音,不過我沒有放錢入去啦!
邊津宮旁邊的奉安殿是供奉弁財天的,聞說江戶時代,信奉弁財天信仰的人很多,都會來到這裏參拜。
乘搭第二條上山電梯,我便到了中津宮。
從中津宮乘搭第三電梯,我到了一個比較寬闊的廣場,右面是公園和展望灯台,左面有一條小路繼續行,途中可以看到富士山。
在小路上一直向前行,我到了一個有趣的地方,建築感覺上有少少似香港墳場的靈灰閣,但是很細小,名叫「江の島大師」。
入去之後,原來是佛教的寺院,這裏燈光很暗,供奉不動明王。這裏的歷史只有20多年。自明治維新廢佛毀釋、神佛分離之後,江之島再沒有佛教寺院,直至1993年創立江の島大師。神佛習合和神佛分離是我一直想研究的日本歷史,可是這個無底深潭,不知何時才有心機開始鑽研了。
離開大師之後,一直向前走,到達了奧津宮。
來到奧津宮,鳥居旁有個展板,原來相傳這個鳥居是源賴朝捐贈,但原來的在2004年颱風破損,現在這個只是相似。
這裏有一個分岔路,可以去「龍恋の鐘」,但一聽名字便知道是情侶浪漫的景點,我一個人去不用浪漫啦!
在奧津宮逗留一會兒,我便繼續向前走,到了海邊。
沿著海邊小路一直走,我便到了江の島岩屋,這裏也可以使用1 day pass進入。這裏是一系列的岩洞,是江之島弁財天信仰的發源地,以前很僧人和武將都會來到岩屋內參拜。可是現在都搬了出來,並沒有這裏祭神。
現在這裏是讓遊人參觀的岩洞,有不同的佛像、碑文等,有一段比較黑暗的路段,會有工作人員派蠟蠋給你,好像回了古代一樣。行到最後有一條龍給遊客影相。
參觀完岩屋,也算是走了整個江之島了。時間尚早,走回頭路到了江の島展望灯台。
使用1 day pass上了展望灯台,這裏只有一個目的:看江之島和藤沢市的全景。
看完了風景,我回到了江島神社的瑞心門,看見旁邊有另一條樓梯去「児玉神社」,不過這個神社正在維修。
回到香港後上網查找,才知道這個神社是供奉曾經做過台灣總督的兒玉源太郎。社殿是用阿里山的檜木建底;「兒玉神社」的紅底金字匾額是李登輝揮毫,跟台灣淵源甚深。
江之島也行得七七八八,又到了午餐時間,草草吃過午飯之後,我乘電車到了北鎌倉駅,參觀兩座寺院。
北鎌倉駅旁邊就是円覚寺的入口,這裏主要供奉的是釈迦如来,在1282年由北条時宗創立,現在也有舉辦坐禪會給公眾參與,夏目漱石和島崎藤村都曾經來過參禪。這裏也有北条時宗的墓所。我很喜歡円覚寺這個地方的風景和氣氛。
在北鎌倉駅的另一邊是東慶寺,這個寺院是「緣切寺」,在江戶時至明治時代,想離開丈夫的女子可以到東慶寺出家,兩年後便可以正式「切緣」離婚,這個制度直至明治維新後才廢除。
去完寺院之後,我回到鎌倉駅,去到昨天看到展覽海報的鏑木清方記念美術館,鏑木清方是昭和時代的浮世繪師,美術館是他昔日故居的位置。館內現正紀念樋口一葉死後120週年,展示出樋口一葉的小說作品,如何影響到清方,從而顯現在他的作品上。
看完展覽,坐江ノ電回江之島。
吃完晚飯後,我又再次上山,到了江の島展望灯台。明天要到下一個地方住宿了,今晚要慢慢享受這裏的夜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