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10月,我去了日本東海道十三日。這次旅行的觸發點是築地市場,2016年初時聽說築地市場會在同年11月搬遷。雖然自稱很喜歡日本文化和飲食,可是我還未去過築地市場。心想不行,我一定要去一去這個世界知名的市場朝聖。誰知道旅程約一年後的今日,因為豐州新址土地污染等問題,令計劃一直拖延,築地市場仍然屹立。現在的情況是築地市場確定搬至豐洲,但似乎還沒有確定的時間表,而築地原址則可能會配合2020年奧運,重建成為美食公園。不過最近安倍解散眾議院,天知道築地豐洲計劃會何年何月落實。
我發現自己打遊記很容易遍離主題,要提醒自己回到正題啊!
這次旅程乘坐hkexpress的下午機,預計9月30日晚十一點半到達羽田機場。在出發前已經找好羽田出市區的交通,不過到埗後發現過關和拿行李比想像中慢,出到大堂已經十二點多,本身預備好乘坐的京急線電車都已經打烊了。臨時才去找深夜巴士,發現一個香港大學生好像很迷茫,原來他要和朋友渋谷會合,可是未能趕及乘搭電車。協助他買好了巴士票後,我也很快買到去東銀座的巴士票,比電車貴幾倍,一來到東京就失預算,只怪自己計劃不夠周詳。
到埗後的第一晚便計劃凌晨兩點幾三點去到築地市場,所以這晚沒有預訂酒店,也沒有預備睡覺。一點多到達銀座後,便在附近亂逛,竟然下起毛毛細雨。星期五晚半夜的銀座非常靜,街上只有零星上班族,大多都是和同事朋友享受完Happy Friday後,在街頭截的士回家。一點多兩點,大部份銀座的店舖已經關門,我往新橋方向行走,在高速公路橋底看見一間ドン・キホーテ(唐吉珂德/激安之殿堂),門口坐著一個可能是無家的老人,白髮蒼蒼。
背著十三天的行李,在凌晨的ドン・キホーテ逛街,跟我上次去東京的經驗很不一樣,而我很喜歡這樣的感覺。可是實際上,在這種情況下根本沒有購買慾,而且飛機餐的餘韻仍然停留在胃內,所以最後只買了一支茶解渴。離開後我便向築地市場的方向走,途中經過便利店,也只是入去享受空調,呼吸一下東京這座城市靜態的一面。望一望鐘,凌晨兩點多,看來是時候去築地市場了。
其實之前我對築地市場的印象是這樣的:「一幢很大的建築物,裏面有是售賣/批發魚類的。」直至出發前我才認真研究,原來它分場外、場內市場,並分有不同的範圍,但始終之前沒有去過,仍然未能想像市場的具體情況是怎樣。剛好在出發前香港戲院有一部築地市場的紀錄片上畫,片內將築地市場的多面呈現在我眼前:原來這個地方跟我一直想像中有很大分別。
所謂場外市場只是附近一系列街道的食店,主要是賣壽司、魚生,也有其他不同食材的店舖;而場內市場比我想像中大太多了,其中最有吸引力和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午十點後讓公眾參觀的「水產仲卸業者市場」,「仲卸業者」大概是中間批發商的意思,他們每天接到訂單,便會在築地市場內拍賣競投水產,在處理、分等級過後將水產售賣予訂購水產的食店,其中包括東京市內頂級的壽司店。
去到築地市場的其中一個入口「勝どき門」,在這個時候出現的人都是想去看吞拿魚拍賣的,門口的保安也指路給遊客,我便跟著入了等待的房間裏。看吞拿魚拍賣每天只有120個名額,事前上網看別人建議最好兩點幾三點到達,起初覺得是誇張,但好彩我兩點幾去到,因為當時已經超過九十人在排隊,到三點左右已經滿額!來看拍賣的主要是外國人,當中也有幾個日本人在等,可是吞拿拍賣五點幾天光後才開始,這兩個多小時坐在地上,又不可以寄存行李,真係有啲難捱。
辛苦等到四點幾,等候區出現了一位在市場內工作的中間批發商コウセイさん,他用英文介紹築地市場、拍賣的情況、各種魚類的分別,等候的遊客更可以發問問題,等候區的氣氛突然精神起來!這位「導遊」的英文在日本人之中已經算非常流利,可是口音仍然不輕,在凌晨混沌的精神狀態,要花極大氣力先聽得明。現在我只記得他說在北海道海域的「本鮪」(藍鰭吞拿)是世界第一的吞拿魚,可是人家快絕種啦!
コウセイさん介紹完畢後,也差不多夠鐘睇拍賣了,時間已經差不多六點,行出等候區一股寒意直穿骨裏,再加上毛毛細雨,跟等候區很大差別。從等候區行去拍賣場不遠,大家為了影相都企個靚位,我只可以從後排攻擊。
拍賣的情況其實紀錄片裏拍得非常清楚,整個過程毫不緊張。批發商們會在正式拍賣前檢視每一條派在地上的吞拿魚,每條魚尾都是切掉放在魚身上,方便批發商檢視品質,有時他們會刮起少少魚肉,放在手指間手揉搓,甚至放在口裏試味。正式拍賣時他們以快如閃電的手勢叫價,在見學的短短二十分鐘時間,已經賣掉大量的吞拿魚。
看完拍賣之後,便回到場外市場,跟中學同學約好見面(他剛巧同一時間在東京旅行),之後便在場內外逛了好一會兒,也行過築地售賣蔬果的市場。因為場內知名的店舖都排滿晒人,所以我們最後去了場內市場的一間咖啡店飲咖啡,整晚沒有睡覺,需要充一充電了。
![]() |
![]() |
---|
逛了個多小時後,我們到了場外市場其中一家無乜人的壽司店,無乜人食但沒有中伏,吃了幾件壽司後,便跟同學和築地市場說再見,去下一個目的地。
除了去築地市場之外,神社廟宇是這次旅行的另一項主要行程。在築地市場乘搭都營地下鐵大江戸線,第二站便是大門站。從大門站行去芝大神宮不需五分鐘,來到芝大神宮剛好碰著有一對新人舉行結婚式。這應該是第一次親眼看到日本傳統的結婚式以及新娘穿著的「白無垢」和服。
上樓梯去到芝大神宮,比想像中細小,不過這座神社的歷史超過一千年,相傳德川家康在出征關原之戰之前,曾到此神社祈福;大阪之戰出征時,德川秀忠的正室崇源院也有來祈福。自此之後,這裏受到德川家代代將軍和大名供奉。芝大神宮經歷過數次搬遷和摧毀,現在屹立的是二戰後重建的。這裏供奉的是伊勢神宮的祭神:天照皇大御神和豊受大御神,另外亦有供奉源賴朝和德川家康。
離開芝大神宮,便到附近的增上寺,後面竟然出現了東京鐵塔,此時才發現我對東京的地理地區還是不太熟悉呢!
增上寺是日本佛教淨土宗的寺廟,其前身光明寺可以追塑到公元9世紀。去到1393年正式創建為增上寺,與松平、德川家有很親密的關係,更成為德川家的菩提寺(即是世世代代死後埋葬、供奉的寺廟)。在寺內的德川家靈廟,葬了六代的德川家將軍。
在增上寺買過御守後,便去下一個景點進發。
坐JR去到恵比寿,向目黑方向行大約十分鐘,便到東京写真美術館。美術館有20年歷史,剛剛過去的9月初完成內部翻新,館內分三層,有一半是免費參觀的,特別展覽則要付入場費。
這次來的目的是看慶祝開館二十年,世界知名的日本攝影師杉本博司的 Lost Human Genetic Archive 展覽。展覽主要是裝置和攝影作品,同場亦有杉本的〈廢墟劇場〉攝影系列。
看完展覽,在館內的店買了幾張postcard、杉本展覽的目錄和幾本關於新閒攝影的書籍。超過三十個小時沒有睡覺,腳步開始變得輕飄飄,是時候去池袋的東橫INN check-in休息了。
來到晚飯時間,又找回那位中學同學一起去吃晚餐,我們去了很出名的無敵家,排隊排了大半小時終於可以進食。味道比八年前吃的差不多,在這裏吃拉麵當然要替玉啦!
吃完晚餐後,我們去了BOOK OFF尋寶,BOOK OFF是售賣二手書、CD的連鎖店,埋頭書堆之中找心頭好,感覺非常良好。買了一堆二手小說和CD,還加入了會員,不過唔知下次幾時有機會去了。
購物完畢後,再次和同學說再見,然後便回酒店昏睡了。